分享 VIP 親子心語 , 培育良知及美德
Menu
在此免費登記成為我們的會員,便可獲得最新的出版和活動資訊。
這些書的印刷本可在香港公立圖書館借閱。
有些孩子因為親生父母無法照料他們而被領養。養父母領養他們,都該有成為父母的意願, 而不只是想幫助一個孩子。當領養家庭獲准帶孩子回家,領養機構就指望這家庭全力撫養孩子。領養是一個終生和永遠的承諾,要盡力養育孩子。作為父母的,正為自己和孩子承擔責任。這是一件家事,也是一個家庭的承諾。讓我們教導孩子認識承諾和責任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們永遠不要輕易放棄。 答應會做的事情,就應該去做。可是,當我們獨自處理問題,願意及主動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專業的幫助,是明智之舉,也是必需的。
從來沒有人問我們,可否把我們生下來,然而誕生是一個神蹟。每人都有一對親生母親和父親。在我們當中被領養的,也有一對養母和養父。有些人更有契爺和契媽。不管我們有多少對「父母」,我們都想屬於一個家。家庭是一個生命的開始和基礎。我們希望得到家人的愛與支持。家庭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,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責任。讓我們教導孩子認識家庭和生命;並且與他們分享生命是多麼寶貴。我們應該藉著互相幫助、愛護與關懷,過著快樂、健康的生活。
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有血液,血對我們的生存很重要。「血緣關係」並非一個簡單的概念。我們不是因為血型或血統而被愛。 然而,「血緣關係」是我們的孩子應該知道的事情。當血緣關係涉及我們的基因,對血緣關係的了解,有助我們明白自己是誰,以及我們從何而來——認識我們的身份、根源和歷史。讓我們教導孩子保持健康和平衡。還要感謝我們的親生父母給予我們生命、基因和DNA。從今開始,我們需要透過均衡飲食、運動、睡眠,並且做自己喜歡的事,來好好照顧自己,過一個健康而平衡的生活。
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富同情心。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仁慈。不管怎樣,懂得如何做個有同情心和仁慈的人,是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特點。讓我們教導孩子認識同情心和仁慈。當親人去世時,要承認他們感到憤怒、悲傷、 委屈和失落是正常的。如果去世的人是他們所愛和關心的,便要讓他們把感受反映出來。
有些孩子被寄養,因為他們的親生父母無法照顧他們。寄養父母自告奮勇,因為他們想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,暫時幫助他/她。當原生家庭能夠再次照顧那孩子,或是有領養家庭獲准領養那孩子,他/她就會離開寄養家庭。因此,在大多數情況下,寄養父母都是關懷與無私的人,他們愛孩子,並希望幫助孩子渡過危急關頭。讓我們教導孩子關懷與無私。我們都希望盡可能去顯出關懷和無私,因為這些是特別的美德,幫助我們和別人感受到愛。
當我們有禮和誠懇的時候,我們很少會犯錯。有些人非常有禮,令人感到舒服。但也有些人不知道甚麼是禮貌,令人不高興。有些人能夠表現出他們的誠懇; 其他人並不理會這點。無論如何,懂得禮貌和誠懇,是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特點。讓我們教導孩子禮貌和誠懇。多向孩子表現出甚麼是禮貌和誠懇,為他們樹立榜樣。讓孩子想一想: 如果有人禮貌和誠懇地向他們說話,有人卻說話無禮,而且毫無誠意, 他們會有何感覺。